跳到主要內容

Effective Java - Use caution when making streams parallel

Introduction

在Java 8中,你只要用以下寫法,很容易就可以讓你的工作並行化:
list.stream().parallel() ..
list.parallelStream() ..
但這個item要強調的是: 千萬別亂用!! (以下內容我結合Java 8 Lambdas技術手冊做補充)

Structure

Good

能獲得較佳效能的結構有ArrayList、HashMap、HashSet、ConcurrentHashMap、arrays、int ranges與long ranges。這是由於它們的結構能夠容易被切割。書中還有提到Prefer SplittableRandom than ThreadLocalRandom,但這部分我沒使用過,無法做深入說明。

Bad

這通常是無法容易被切割的結構,像是LinkedList,我就有遇過同事使用LinkedList做parallel();再來就是使用Stream.iterate與BufferedReader.lines所產生的stream,因為初始長度未知。另外容易被忽略的就是boxing和un-boxing轉換的效能問題,如果可以要盡量減少auto-boxing的操作。

Operations

Good

能獲得較佳效能的terminal operations包含reduce、min、max、count與sum;short-circuiting operations包含anyMatch、allMatch與noneMatch。(short-circuiting operations代表著滿足部分條件就可以停止繼續做下去,中文為短路操作,詳細範例可以參考link) 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操作是否有狀態,有狀態就會有維持狀的成本與限制;無狀態操作包含map、filter與flatMap。

Bad

有狀態操作包含了sorted、distinct與limit。其中limit在effective java中是特別被列為不適用,這是由於預設的並行化流程並無法精準的知道該怎麼正確處理limit的邏輯。 collect也不適合用在parallel的情況中,因為組合集合開銷非常大;我們大都使用parallel在物件的轉換上,此時資料量會是決定你效能的一個因素。

Pool size

根據Java 8 Doc,預設的parallelism為處理器核心處量。假如這個值設太大,會導致大量的context switch。

Conclusion & My Opinion

  1. 這個item的結論是: 「你要有理由或者測試去證明使用parallel會加快速度,否則代價就是性能災難或是功能直接出問題」。
  2. 以我們的經驗來說,由於parallel()預設使用common的ForkJoinPool,因此建議使用在cpu-bound且不會blocking的工作,否則可能會引起dead-lock的問題。
  3. 資料結構、資料量、boxing/un-boxing、pool size、工作分解與合併都會影響到效能。

Note

有一種用來簡單判斷是否要用parallel stream的NQ Model,可參考link。N為item數量,Q為function的工作量(也可用幾行程式碼來替代),N*Q至少要>=10000時,parallel才有可能會優於sequential;但根據這個演講內容提到,如果Q是i+=1這種操作,會由於CPU處理速度已太快的原因,即使N的數量有一百萬也不見得比較好。

Reference:

  1. Effective Java, 3/e, Item 48。
  2. Java 8 Lambdas技術手冊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Show NIC selection when setting the network command with the device option

 Problem  在answer file中設定網卡名稱後,安裝時會停在以下畫面: 所使用的command參數如下: network --onboot = yes --bootproto =dhcp --ipv6 =auto --device =eth1 Diagnostic Result 這樣的參數,以前試驗過是可以安裝完成的。因此在發生這個問題後,我檢查了它的debug console: 從console得知,eth1可能是沒有連接網路線或者是網路太慢而導致的問題。後來和Ivy再三確認,有問題的是有接網路線的網卡,且問題是發生在activate階段: Solution 我想既然有retry應該就有次數或者timeout限制,因此發現在Anaconda的說明文件中( link ),有提到dhcptimeout這個boot參數。看了一些人的使用範例,應該是可以直接串在isolinux.cfg中,如下: default linux ksdevice = link ip =dhcp ks =cdrom: / ks.cfg dhcptimeout = 90 然而我在RHEL/CentOS 6.7與6.8試驗後都無效。 因此我就拿了顯示的錯誤字串,問問Google大師,想找一下Anaconda source code來看一下。最後找到別人根據Anaconda code修改的版本: link ,關鍵在於setupIfaceStruct函式中的setupIfaceStruct與readNetConfig: setupIfaceStruct: 會在dhcp時設定dhcptimeout。 readNetConfig: 在writeEnabledNetInfo將timeout寫入dhclient config中;在wait_for_iface_activation內會根據timeout做retry。 再來從log與code可以得知,它讀取的檔案是answer file而不是boot command line。因此我接下來的測試,就是在answer file的network command上加入dhcptimeout: network --onboot = yes --bootproto =dhcp --ipv6 =auto --device =eth1 --dhcptimeo

Hello World!

即將要搬家,因此舊網頁內容將慢慢轉移至Blogger。 如果要存取舊網頁,可以使用以下連結: https://wiki.tonylin.idv.tw/dokuwiki/doku.php

PostgreSQL - Unattended installation on windows

Introduction 要將別人軟體包裝到自己軟體中,不可或缺的東西就是Unattended installation。以Unattended installation來說,我們可以選擇透過Installer的silent mode安裝,也可以透過把目標軟體做成portable的版本。本篇文章分享這兩種方法,教導大家如何將PostgreSQL透過Unattended installation方式安裝到目標系統成為service。 Note. 本篇以PostgreSQL 10.7為例。 Install with installer Tips 安裝程式或反安裝程式的參數,除了可以直接上官網搜尋Installation User Guide以外,也可以直接使用help參數查詢: postgresql- 10.7 - 2 -windows-x64.exe --help Windows安裝程式主要有EnterpriseDB與BigSQL兩種。BigSQL版本安裝元件是透過網路下載且支援參數不如EnterpriseDB版本多,以我們需求來說,我們傾向於使用EnterpriseDB版本。接下來分享給大家安裝與反安裝方法。 Installation @ echo off set INSTALL_DIR =C:\postgres10 set INSTALLER =postgresql- 10.7 - 2 -windows-x64.exe   rem options for installation set SSMDB_SERVICE =postgresql- 10 set MODE =--unattendedmodeui none --mode unattended   set DB_PASSWD =--superpassword postgres set DB_PORT =--serverport 5432   set SERVICE_NAME =--servicename % SSMDB_SERVICE %   set PREFIX =--prefix "%INSTALL_DIR%" set DATA_DIR =--datadir "%INSTALL_DIR%\data"   set OPTIONS 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