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Bridge JUL to SLF4j

Problem

許多third-party api都是使用Java Util Logging(JUL)來Log資訊,但你可能會遇到幾點問題:

  • Log格式與Log4j或Slf4j不相同,看了礙眼。
  • 我平常不需要JUL的訊息,但發生問題時就需要了。怎樣可以方便設定?
  • 不要讓我學兩份Config的方式。好嗎?

也許還有種種原因,我只是希望能有一個統一輸出界面。還好有好心人士做了Bridge,目前看到有Log4j的JULBridgeLogManager與SLF4J的SLF4JBridgeHandler。這篇文章中挑SLF4JBridgeHandler做介紹。

How to use?

Config

直接看我的cofng。首先我將JUL的所有Log level打開。假如你沒這麼做,JUL預設Level為Info,你只有在Info Level以上的才有辦法將內容導向SLF4J;再來就是針對你要的Package做設定。我選用Expect4j做範例

log4j.rootCategory=WARN, CONSOLE

.level= ALL
handlers= java.util.logging.ConsoleHandler
java.util.logging.ConsoleHandler.level= ALL

log4j.additivity.expect4j=false
log4j.logger.expect4j=TRACE, CONSOLE

# CONSOLE is set to be a ConsoleAppender using a PatternLayout.
log4j.appender.CONSOLE=org.apache.log4j.ConsoleAppender
log4j.appender.CONSOLE.Threshold=TRACE
log4j.appender.CONSOLE.layout=org.apache.log4j.PatternLayout
log4j.appender.CONSOLE.layout.ConversionPattern=%d{dd/MM HH:mm:ss} %5p[%t] %X{usedheap}(%F:%M:%L) - %m%n

這是JUL與Log4j之對應,可以根據這個設定你的config。(參考Javadoc for SLF4JBridgeHandler)

FINEST  -> TRACE
FINER   -> DEBUG
FINE    -> DEBUG
INFO    -> INFO
WARNING -> WARN
SEVERE  -> ERROR

Load Config

除了用檔案設定,當然你也可以透過寫Code的方式去設定,但我比較偏好透過檔案。提供給你兩種方法: 1. 從Classpath讀取設定;2. 從File path讀取設定。我將檔案放在source folder test目錄下。

Load from ClassPath

private void readLog4jConfigFromClasspath(){
	InputStream is = this.getClass().getResourceAsStream("/log4j.properties");
	try { 
		LogManager.getLogManager().readConfiguration(is); 
	} catch(Exception e) {
		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(e);
	} finally {
		Cleaner.close(is);
	}
}

註: Cleaner是自製類別,負責關閉串流。

Load from FilePath

這是透過java.util.logging.config.file的設定,你也可以藉由傳入-Djava.util.logging.config.file參數。

private void readLog4jConfigFromFilePath(){
	Properties prop = System.getProperties();
	prop.setProperty("java.util.logging.config.file", "test/log4j.properties"); 
	try { 
		LogManager.getLogManager().readConfiguration(); 
	} catch(Exception e) {
		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(e);
	}
}

Bridging

先閱讀一下範例程式:

@Test
public void test() throws Exception {
	readLog4jConfigFromClasspath();
	//readLog4jConfigFromFilePath();
 
	SLF4JBridgeHandler.removeHandlersForRootLogger();
	SLF4JBridgeHandler.install();
 
	Expect4j.log.finest("test1");
	Expect4j.log.info("test2");
	Expect4j.log.fine("test3");
}

最重要的兩個method是removeHandlersForRootLogger與install。以下圖結果來說,假如你沒呼叫removeHandlersForRootLogger,原本JUL的訊息也會被Log,如圖片中紅色的字。install就是安裝bridge的功能,當然也有uninstall去移除拉!另外紅色的有三筆,黑色的只有兩筆,原因是finest為TRACE Level,設定為Debug並不會顯示。

友藏內心獨白: 趁著修改測試程式,順便學習新招。

Reference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解決RobotFramework從3.1.2升級到3.2.2之後,Choose File突然會整個Hand住的問題

考慮到自動測試環境的維護,我們很久以前就使用java去執行robot framework。前陣子開始處理從3.1.2升級到3.2.2的事情,主要先把明確的runtime語法錯誤與deprecate item處理好,這部分內容可以參考: link 。 直到最近才發現,透過SeleniumLibrary執行Choose File去上傳檔案的動作,會導致測試案例timeout。本篇文章主要分享心路歷程與解決方法,我也送了一條issue給robot framework: link 。 我的環境如下: RobotFramework: 3.2.2 Selenium: 3.141.0 SeleniumLibrary: 3.3.1 Remote Selenium Version: selenium-server-standalone-3.141.59 首先並非所有Choose File的動作都會hang住,有些測試案例是可以執行的,但是上傳一個作業系統ISO檔案一定會發生問題。後來我透過wireshark去比對新舊版本的上傳動作,因為我使用 Remote Selenium ,所以Selenium會先把檔案透過REST API發送到Remote Selenium Server上。從下圖我們可以發現,在3.2.2的最後一個TCP封包,比3.1.2大概少了500個bytes。 於是就開始了我trace code之路。包含SeleniumLibrary產生要送給Remote Selenium Server的request內容,還有HTTP Content-Length的計算,我都確認過沒有問題。 最後發現問題是出在socket API的使用上,就是下圖的這支code: 最後發現可能因為開始使用nio的方式送資料,但沒處理到尚未送完的資料內容,而導致發生問題。加一個loop去做計算就可以解決了。 最後我有把解法提供給robot framework官方,在他們出新的版本之前,我是將改完的_socket.py放在我們自己的Lib底下,好讓我們測試可以正常進行。(shutil.py應該也是為了解某個bug而產生的樣子..)

第一次寫MIB就上手

SNMP(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)是用來管理網路設備的一種Protocol,我對它的認識也是從工作接觸開始。雖說是管理網路設備,但是主機、電源供應器、RAID等也都可以透過它來做管理。如果你做了一個應用程式,當然所有的操作也都可以透過SNMP來完成,不過可能會很痛苦。前陣子遇到一個學弟,它告訴我說:「我可能不會想寫程式。」為什麼? 因為這是他痛苦的根源。 在這篇文章中,不是要告訴你SNMP是什麼,會看這篇文章的大哥們,應該已經對SNMP有些認識了。 是的!主題是MIB(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)! 對於一個3th-party的SNMP oid,有MIB可以幫助你去了解它所提供的資訊是什麼,且可以對它做什麼操作。最近我運氣很好剛好做到關於修改MIB的工作,也讓我順便了解一下它的語法,接下來我要交給大家MIB的基礎認識。 smidump 我並非使用什麼高強的Editor去編寫MIB,我僅透過Nodepad++編輯和smidump編譯而已。smidump是Kay教我使用的一個將MIB module轉成樹狀結構或oid列表的工具,唯一的缺點是不會告訴你哪一行打錯。當然有錢直接買編輯樹狀結構的工具就可以不需要了解語法了! 安裝 在Ubuntu上可先輸入smidump確認是否安裝,如果沒安裝可透過apt-get install libsmi2ldbl安裝。(CentOS可以透過yum install libsmi) root@tonylin:~/multi-boot-server# smidump The program 'smidump' is currently not installed. You can install it by typing: apt-get install libsmi2ldbl 使用 透過下面兩行指令,就可以將mib file產生出對應的tree與oid列表的檔案。也可以透過這個結果確認MIB是不是你想要的。 smidump -f tree example1.mib > xtree.txt smidump -f identifiers example1.mib > xiden.txt 如果有參考其它檔案要加上p的參數: smidum...

Windows DLL - 32-bit dll with 64-bit driver

前言 在64-bit作業系統上所使用的驅動程式,一定是64-bit,然而應用程式卻可能是32或64-bit。當32-bit應用程式傳值給驅動程式時是有可能會發生溢位的。主要原因是32與64-bit指標所佔用記憶體長度的不同。接下來我將透過Reference 1中的程式PhyMem,來告訴大家問題在哪與如何修改。(最後改完的程式碼恕我不提供) PhyMem介紹 這是一個中國人寫的程式。作用與WinIO相同,可以存取windows的io port與physical memory。這個程式包含pmdll、driver與test三個專案,分別產生dll、sys與exe。作者僅提供32-bit的版本,但只要修改編譯設定就可以讓它產生出64-bit的artifact。但如同我前言所說,如果你是32-bit的dll要存取64的sys該怎麼辦? 可以規定User在64-bit的OS用64-bit的應用程式就好了阿! 但是將一個32-bit應用程式改為64-bit的有這麼簡單嗎? 除此之外,中間傳遞的資料型態也會影響到正常功能。 設定driver專案 我開發環境是VC2008與DDK6000,下載Reference1的專案是無法直接編譯的,可以參考我的設定去修改編譯、連結參數。輸出檔可以看個人需求,根據32或64命名,或者是用同一個檔案名稱。 32-bit C/C++ > 一般 > 其它Include目錄($(DDKROOT)為設定於環境變數的DDK安裝目錄): $(DDKROOT)\inc\ddk";"$(DDKROOT)\inc\api";"$(DDKROOT)\inc\crt";"$(DDKROOT)\inc\crt\gl";"$(DDKROOT)\inc\crt\sys" 連結器 > 一般 > 其它程式庫目錄: $(DDKROOT)\lib\wnet\i386。 連結器 > 資訊清單檔: 將產生資訊清單與UAC選擇否,因為這不適用於driver。 連結器 > 進階 > 隨機化的基底位置: 選擇預設。 64-bit Reference1僅提供32-bit設定。64-bit可在建置>組態管理員中,新增x64平台,而設定檔可從win32複製過來修...